产业基地建设4年投入38.78亿元;制药开发生产体系建设,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,中药研究开发体系建设,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;全省制药工业产值翻番,年均递增17.58%%据市场报讯(记者刘志强)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(贵州)基地经过4年的建设,于5月23日通过专家验收,当天下午科技部正式向贵州授牌。这是全国14个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中,首家通过验收并获授牌的基地。
2001年5月,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,贵州省医药工业、中药农业、中医药研究开发工作,都得到了快速发展,中药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,医药工业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。
贵州省政府对基地建设高度重视,先后投入研发和技改基金等多渠道资金达1.6亿元,为中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省财政及各级政府资金引导,形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、技改资金、扶贫贷款资金、产业化项目资金,与企业自酬、银行贷款等的多元投资格局,4年间全社会共投入中药产业资金达38.78亿元。
随着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“四体系一网络”,即中药材生产体系、中药研究开发体系、中药制药开发生产体系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保障服务体系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市场和信息服务网络的不断建立和完善,贵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获得迅猛发展。2004年全省以中药、民族药为主的制药工业产值,从2000年的33亿元增加到63.08亿元,增长了91.15%%,年均递增17.58%%,提前一年达到原定2005年的目标。
到2004年底,贵州已建立了33个GAP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,示范面积867公顷,辐射面积6233公顷,示范辐射面积共计7100公顷。据初步统计,有20余万农户直接受益,仅2004年这些农户增加收入8000余万元。贵州省把种植中药材作为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,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(养殖)的品种已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50种左右增加到现在约110种,种植面积从2.0万公顷左右增加到2004年的7.1万公顷,种植面积上万亩的中药材有19种。
中药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方面,贵州已建立重点实验室、检测技术平台、研究中心16个,其中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的5个;从事中药研发工作的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有21家,民办中药、民族药物研究机构8家。2001年以来,已有28个新药获得国家新药生产批准文号,其中中药新药15个;154个民族药(苗药)上升为国家药品标准;26个中药产品获国家中药品种保护;34个中药保健药品地方标准品种上升为国家标准;91个民族药被纳入非处方药管理。
制药开发生产体系建设方面,至2004年底,全省已有96家企业318条生产线通过了国家GMP认证,中药制药骨干企业已全部通过GMP认证;全省药品经营企业中,有1862家企业已通过GSP认证。目前贵州省已有28家企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中药制药企业500强,其中2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,全省中药生产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的34家发展到2004年的124家,资产总值达50亿元,从业人员1.64万人。
贵州在基地建设中,注重机制创新,坚持政府为引导,企业为主体,产学研结合,形成了从种植、产品开发、生产到市场营销的产业链,特别是在苗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,形成了基地建设模式上的贵州特色,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